×
首页 首页 IT数码 智能和AI 查看内容
发表文章
分享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88百亿亿次/秒,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位居全球首位 ...

发布者: IT007编辑02| 2025-9-2 09:53| 查看: 256| 评论: 0|原作者: 问舟|来自: IT之家

摘要: 9 月 2 日消息,8 月 22 日至 24 日,2025 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举行。会上发布的算力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6 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 1085 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FP16)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 ...
 

9 月 2 日消息,8 月 22 日至 24 日,2025 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举行。会上发布的算力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6 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 1085 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FP16)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全国存力规模超过 1680EB,相比于 2023 年增长约 4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介绍称,我国目前处于数字经济加速跑的关键期,在算力领域持续发力并取得显著进展。


与此同时,我国大模型生态逐渐完善,技术快速发展。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已发布 1509 个大模型,在全球已发布的 3755 个大模型中数量位居首位。


据央视报道,中国算力平台正加快建设,目前已有山西、辽宁、上海、江苏等 10 个省区市的算力分平台正式接入。


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印发的《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6 年,建立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到 2028 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能力的算力互联网。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算力总规模年增速达到 30% 左右。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动下,智能算力需求呈现迅猛增长态势。


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饶少阳表示,到 2035 年,人工智能将为我国的 GDP 贡献超过 11 万亿,大概占到 GDP 的 4% 到 5%。这个可能带动算力的需求是十倍,甚至百倍增长。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