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007 app下载

推荐一本云南人自己写的云南风物的书《农耕年代》

查看数: 1899 | 评论数: 3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09-10-14 08:58

正文摘要:

原野上的沉思 ——读张家荣先生《农耕年代》有感 肖德伦 凭心而论,在这个讲究炒作在乎包装的现实下,张家荣是一个极不出名的作者,之前我甚至没见过他的任何文字。但我敢说,在这个充满喧嚣充满物欲的社会,他的 ...

回复

tianqing888 发表于 2009-10-15 22:06
顶顶顶。。。:101:
kfzj 发表于 2009-10-14 16:26
卷一 故园的呢喃
燕子归去
燕子的声音被形容成呢喃,我觉得这是绝妙的比喻。它们是春天温暖的问候,它们用轻俊的身体,还有尾部那把著名的“剪刀”,翻山越岭,一路把冬天的帷幕剪开,剪出新鲜出炉的春天。
若干年前,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有燕子快乐的身影——当然也包括城市。皇宫的屋檐下是否有燕子我不知道,但应该是有的,有首著名的诗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连大人物之类的堂前都有燕子,皇帝家也应该有,要不然皇帝的生活会少许多乐趣。
那是和谐的境界,四处绿荫匝地,池水清洁流动,燕子们穿行在绿荫之间,流水之上,巷陌之中,不时“叽”地一声,春天就出来了。
于是屋檐下就有了燕子们选址的争吵声了。小时候,每家人都会在燕子回来之前——当然有旧巢的则不必——用子搭在屋檐下,钉两根钉子在屋檐上,用绳子绑几根小木棍在上面。燕子回来后,只需叼来草泥铺在上面即可。我想,人们为燕子打好“地基”的这种做法,永远是伟大而值得尊敬的。
如果是老宅,回来的一般是老朋友,人们都会说,看,去年的燕子又回来啦!或者说这对燕子是新来的——我真是佩服人们对燕子的感情,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是不是老朋友。我想燕子也应当如此,它们对故园的亲切感也许比人类更强烈。
燕子们选址,尤其是在新宅面前,常常会有几对争吵,甚至有战争。一对燕子已经开始垒巢了,另一对则冲过来,在院子里叽叽喳喳,打得不可开交。而我们则只能仰着头看它们,不知所措。
但春天的脚步过于匆忙,争吵战斗最多不过几天,它们都各自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筹建家园。
此后的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的只是燕子们忙碌的身影,它们不停地飞来飞去,衔回泥巴和稻草,一点点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尽管人们也像燕子一样早出晚归,但在每天劳动之余,也会关心燕子们的进展,甚至为它们着急,想为它们筑巢。而在这时,如果谁家的屋檐下没有燕子忙碌的身影,我想那种失落感会是无法弥补的,无论大人和小孩,都会在心里焦急地等待和企盼:燕子啊,你怎么还不到我家落脚呢?这种人与燕子的独特关系和情结,永远在我们的心中流淌。因为在我们心灵的深处,燕子不到自己家来,就可能是因为做了一些对不起燕子的事,小朋友也会很奇怪地看你,说你家都没有燕子!这种压力太大了,有时会给人带来深深的忏悔,直到有燕子来临,那种失而复得的快乐和骄傲,那种“做人”的骄傲,怎么能不令人感动呢?
kfzj 发表于 2009-10-14 09:00
这本书把我们又带回了孩提时代,尤其是我们在农村长大的,觉得一切是那么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