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高考名额被顶的新闻闹的沸沸扬扬,短短几天,新闻就几度翻转,作为资深的互联网媒体从业者,这几年我有一个心得就是,所有的社会热点越是看起来过程离奇夸张的,越不要急着表态,十有八九都有翻转。最近5年我用这个态度屡试不爽,基本就没有不翻转的热门热点社会事件。
新闻中的苟晶利用了高考这一敏感的决定人生重要转折的话题,并且大众对这一话题公平性的关注,通过严重夸大和扭曲自己的经历,把自己的老师以及相关10几人都打落尘埃,同时自己也被反噬,陷入身败名裂。
普通人,也就是说没有经历过专业培训的个人,想要操作舆论的,几乎没有一个不被吞噬的,特别是现代这种高度发达的传播体系下,我们称之为玩火者自焚,能够驾驭舆论的人就如同技巧最为高潮的冲浪运动员,能够在最风高浪急的大海里全身而退。
我作为从业者,我太懂相同的一段采访,传播者剪辑方式、采访语气、背景介绍,甚至是采访排序等等有太多细节可以把同一句话做成完全对立的意思,能够有能力去跟媒体互动的人基本都要有大量的训练和技巧才行,哪怕如此,遇到一个脸皮厚节操低的,要歪曲你的意思也有的是办法。
当然,当事人的下场我都不同情,在争论最激烈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人义愤填膺的说,苟晶遭遇的是被窃取的人生,如果没有遭遇这些,他的人生是另外一个样子。我想起我自己的过去一段“可能的人生”。
我想起20年前辍学时的高中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老师,他基本不管我们,不管我逃学还是干嘛。我辍学之后过了半年多有事回学校,在走廊里遇到他,他看到我轻描淡写的说:“你终于回来了”,他以为我只是又逃学了半年,然后又回来上课了。
当年他跟我说那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的,我突然发现我毅然决然的辍学了那么久,似乎依然还有一个回头的机会。我只要点头,我就可以结束在昆明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重新回到教室里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学生。
最终我还是没有回头。
我经常时不时的想起这个场景,特别是遇到一些人生困难,假设人生有另外一个可能性的时候,我就会想如果当时没辍学如何如何,年轻时候我总觉得也许会如何如何,这几年我逐渐觉得,哪怕当时没辍学,后面可能也还是会辍学,就算没辍学,可能也还有幺蛾子。
我其实已经完全无心上学了,这是根本的问题,是辍学还是嗯混到毕业其实没什么区别,都是虚度在校的时光。
人是不能跳出当下的局限去超脱的,我现在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是因为我的视角是马后炮,是上帝视角,但是作为当下的我,我的眼界能力格局都不能支撑我跳出当时的困境。
想通这点之后,我对于“另外一种可能的人生”的种种不甘就慢慢消除了。
人生就是一条线,人人起点不同,但往上爬的线和往下落的线,在你越晚觉悟,坡度越大,甚至变成垂直不可攀峰的高度。
人人都是登山者,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