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强教授简历
郑强,男,1960年09月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共浙江大学党委委员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
浙江大学先进纤维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省政协委员
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兼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委员。10余种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编委。近5年,在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40篇)。
作为“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获得者,近年来,应邀到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机关、企业、部队,作有关爱国主义和人文素养方面的专题报告160余场,受到热烈欢迎,其教育观点和思想受到广泛关注。中央电视《东方时空》、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报》等予以专题报道,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国民辛勤地耕耘;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民众的自尊自强;一个中国的年轻学者,只有将自己的知识和才华融汇于新世纪中华复兴的大潮中,才能有最大的成就。??郑强
郑强,1960年9月出生。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到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研究。1988在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在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从事聚烯烃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1990年至1994年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4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到日本京都大学学习,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 Masuda教授;1994年获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10月至1995年3月以客座研究员身份在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从事多组分体系动态流变学研究。
现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兼任教育部高分子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成就:(1) 将动态流变学方法引入两类最典型的"排斥效应(Repulsion effect)"导致相容的共混体系,对其相分离和相行为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长时区域特征流变响应以及时温叠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温度概念,丰富了多组分复杂体系流变学理论。(2) 将流变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导电复合材料体系,探索了小应变、大应变及体积膨胀与导电结构网络的变化及导电机制的关联,发现了非浓度唯一的动态逾渗现象形成的转变的微观机制。(3) 建立动态流变光散射组合方法,为获得真实Spinodal温度开辟了新途径。
近年来负责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骨干教师基金各1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Chinese J. Polym. Sci.,《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材料研究学报》、《复合材料学报》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3篇,EI收录论文17篇。主讲研究生课程4门,培养硕士、博士各8人。
曾荣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基金优秀教师奖”(1998年),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999年),“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
本文来自: 浙江博客(www.zjblog.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zhengqiang.zjblog.com/24007.shtml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语录
郑强,浙江大学高分子物物理系教授,专业虽是理科,但对人文教育却非常看重,针砭时弊,呼吁中国的精神与价值,人称“愤青教授”。以下是其精彩演讲,据说被127次掌声打断:
1.我们漠视历史的价值,总以为楼宇越新越好,但你到法国市中心看看,几乎没有什么新建筑,他们以历史积淀为自豪,而我们以不断地拆楼建楼来折腾自己。
2.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3.日本人宁愿喜欢黑人,也不喜欢我们,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了精神。
4.大家都在嘲笑俄罗斯,但我知道俄罗斯将来一定会发达,因为那里的人2天没吃饭了饿着肚子还排队,而我们有2个人也要挤的不可开交。
5.日本人侵犯我们,因为我们出了很多汉奸。将来日本人侵犯我们,还会不会有汉奸?谁将是未来中国的汉奸?在座的诸位很大一部分都将是。因为你们嘲笑爱国者,崇拜权势和金钱,鄙夷理想和志气。
6.谁现在就是汉奸?北大清华的学生,因为用他们学习的知识帮外国人开拓市场,打败我们中国的企业。
7.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外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8.读书是为了承担责任。但现在的教育让女人承担了太多责任,让男人逃避了太多责任。
9.人类历史,实际就是一连串冲动。所以大家不要鄙视冲动,因为冲动都是可爱地。
10.中国的篮球不缺乏技术,不缺乏金钱,但他们缺乏责任感,哪怕是对消费者的责任感。
11.会唱歌的人用气息发音,所以不累。当我看到你们说话时喉头是动的,我就知道你唱歌肯定不好。
12.未来20年,中国人崇拜的将是知识而不是官员。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这个民族对知识的尊重,无以复加。但现在在中国有点钱的人,有点小权的人--哪怕是个科长,也可以照样吧大学教授弄得没有尊严。这种貌似聪明的聪明,洋洋自得的市侩,是多么肤浅啊。
13.一个男人,只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下跪,只可以对自己的老师鞠躬,绝对不应当对权贵与金钱低头。但如今,大多数人正好反了。
14.日本人为什么不道歉,日本总统为什么不谢罪?因为他们知道,日本人的尊严和历史最重要,相反其它亚洲的不满太没有分量,所以他们可以置之不理。
15.教育应该让中国懂得自尊。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外国人就低头,女生看到外国垃圾一般的男人都想讨好。同志们,在外国人面前我们多么地没有尊严。在留学的日本东京大学的人当中,我是唯一回来的,但日本人反而敬重我,因为我活得有灵魂,活得有骨气。
Attention
--郑强教授多数情况下言之有理,但没有坚持一个假定:人都是理性的。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忍让、萎缩、讨好官员、趋炎附势都是中国人生存下来的理性选择。如果要改变制度环境,而不仅仅是诉诸教育。当然教育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排队,则插队的人成本很大,自然形成了一种环境。但很多情况下,光教育不行,还要改变实体的利益关系、游戏规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