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牌号没了,怎么办? 市民如果发现自己的门牌号缺失,该怎么办呢? 据五华区民政局地名办的工作人员介绍,需要进行门牌补办,首先房屋产权人需要出示户口册、身份证、房屋的产权证去辖区街道办事处出具证明,再向民政局方面申请制作,这个流程大概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很多遗失了门牌的业主都不会主动去申请补办,这也给民政局的门牌统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工作人员介绍,除了业主的不主动以外,民众的不理解也是门牌管理工作中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方面。 “我们不管,老百姓有意见,我们管了,重新弄了,老百姓还是有意见,我们完全里外不是人。”这名工作人员希望市民们能够充分理解体谅他们的工作难处,并一再提醒,如果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现有门牌缺失的情况,能按照相关规定尽快申请补办。 云南信息报7月17日A11版以《给你一个门牌号,你能找到地方吗?》为题刊发报道,对昆明市门牌号乱象作出了调查。 昆明城市建设加快,但街道门牌号码的更新和管理却没能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因此出现了给你一个门牌号,你却找不到地方的尴尬。 有送水工因为城中村的住户没有挂门牌号,绕得晕头转向;有的老小区因为门牌号悬挂不规范,快递包裹得靠电话联系,平信送达也很难保障。还有消防接到火警赶往报警人所说地址,可根本没找到门牌号。 门牌标志不统一、不规范、指向性不强等,直接影响到市民户口、居民身份证、房屋产权登记、工商营业执照等证照办理、商家送货上门、教师家访、领取通知书等工作,并妨碍119、110出警、120急救。 门牌号乱的问题如何解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纷纷制定了有关“门牌”的法律法规。昆明市在1998年便出台过《昆明市门牌设置管理规定》,专门对门牌的设置安装使用进行了规定。 回顾 昆明曾清理门牌设置 据悉,昆明市区之前的旧门牌号分别是在1997年和1999年发放的。近年来,随着昆明全市各主城区和其他各县(市)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成区的规模不断在扩大,新建的街道和新建的居民小区也在快速增多,各类门牌号漏编缺牌、标识不清问题日益显现。 目前,昆明市区的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四个主城区的民政局均设有地名科,每个科配置一到两名工作人员,他们承办着行政区划调整、变动的调研、审核、报批工作;负责已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和维护;承办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核、报批工作;承办门牌设置事宜,做好地名档案资料工作。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工作人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资金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一直以来,昆明市的门牌设置都是一份艰巨漫长的工作。 门牌设置混乱给众多市民的生活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针对这种情况,2006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在当时下发的《昆明市门牌清理设置工作实施方案》中,对门牌设置工作完成时间及要求做了明确规定:用4年时间(即2006年至2009年)完成全市门牌清理设置工作,基本实现全市门牌编号设置和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序列化的目标。 《实施方案》中规定,城区和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及镇的街、路、巷统一按照距离编号的方法进行门牌编号,门牌的设置和管理实行一牌一证制度,门牌证由昆明市民政局统一制作,安装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施。在清理的过程中,对原来设置的门牌,凡是可以使用的,在重新编号中予以认定并继续使用,对损坏的按照新的规定的标准予以更换,对公共单位或开发小区自行设置的幢牌、单元牌和居民户牌,在清理编号中予以认定,不再作更换,但需要补发门牌证。 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2006年以前,老百姓或者单位要上门牌号,都是自己承担费用到相关单位定制,但是2006年以后,划为辖区属地化管理,由当地财政出钱。从2009年开始,昆明市内各级民政部门便开始对辖区内门牌号进行查缺补漏,对一些社区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不规范门牌设置情况进行了重新编排,按照门牌设置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对门牌进行安装。门牌连同《门牌使用证》及安装费用,大约为数十元。更换门牌的相关费用,基本上靠财政补贴和地方自筹为主,不再向市民收费。 追因 历史、拆迁、商户自己不重视、被盗 “门牌号的相关工作很琐碎,但对市民来说,是切身大事。”五华区民政局地名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说,2006年更换二代身份证时,为了统一管理,更好地进行户籍统计,全昆明范围内都曾进行过一次门牌号码的整理。2010年,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包括五华区在内的各个区县都开始了新一轮的门牌编号清理安装工作。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完成。据这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一些街道之所以会出现门牌号重号、缺失、断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1.历史原因导致门牌重复 在一些老街区中,由于历史原因,街道两侧的门牌号编排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道路是按照单侧1、2、3、4、5的顺序编排,而有的道路则是按照1、3、5、7,对面的道路则设置2、4、6、8,单双号分开的情况设置。由于昆明的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四个区在历史上曾多次进行区划调整,市区道路也多次进行改扩建建设,所以就导致了一些路段的门牌号出现重复设置,或是新的门牌号与老的门牌号共存的情况,导致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辨别,会造成混淆。 2.拆迁导致门牌“消失” 2008年开始,昆明进入了大规模的城中村和旧城项目改造工程,在这之前,一些已经编排好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的门牌号随着建筑的拆迁,也不复存在。所以就造成了断号、跳号的情况。在一些涉及城中村改造的地点,为避免浪费,民政部门也暂缓了门牌的设置。每当一栋建筑被拆迁之后,该地的门牌号便会停用,直到新的建筑建盖起来之后,再重新进行编号。 “例如五华区政府旁五一路上的原昆八中、原云南省公安厅,原有的建筑已经拆除,但新的还没有建盖起来,所以在这些区域就出现了断号的情况。”而在一些大型的区域,同一个产权方也会将自己的建筑划分为多个区域进行出租,这就造成了一号多用的情况。 3.商户住户自己不重视 现在很多临街商铺都是租出去的,都是以商店的店铺名称来进行标示。而一些商家在日常装修门面的时候,没有注意到门牌号的重要性,出于自己的美观需要,对门牌号进行拆除、围挡,所以就造成了找不到门牌号的情况。而一些住户也是租的房子,他们不是房屋的产权所有人,也就不在乎是否有门牌,就算是出现门牌损坏、缺失的情况也不会上报。此外,民政工作人员在重新编排门牌号时需要进行入户登记,但一些市民和商户并不配合工作人员的调查,也导致了一些区域的信息缺失。 4.梁上君子来伸手 除了以上几点以外,还有一个不可控因素,就是门牌号被人盗窃的情况。因为门牌是金属材料制作的,当到了深更半夜,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就趁着夜色,把一些僻静处的门牌撬下来拿去卖。也有一些人撬门牌不是拿去卖,而是出于恶作剧好玩而故意为之。 “撬门牌很简单,但重新申请安装就很麻烦。”工作人员介绍,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们防不胜防,也非常头疼。 编排 顺序编号和距离编号同时使用 据昆明市民政局的资料显示,昆明市的门牌号编号和设置主要按照顺序编号和按距离编号两种方式进行:“顺序编号法”主要用于成熟稳定的小区和商业区,是根据某门户在街路上的顺序来确定其门牌号的数码,也就是说,门牌号的数码就是相应单位在这条街路上的顺序号。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街路门牌号编排和管理就是排队、数数、登记、造册,按照门户在街路上的排列顺序确定每一个门户的门牌号。 这种办法一直沿用至今。现今由于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传统街路门牌编制办法与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主要存在缺乏稳定性、指位性差、不便管理等缺陷。 为了解决昆明市区街道门牌号码混乱的问题,从2005年9月开始,昆明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在昆明4城区分别进行了街道门牌“距离编号法”的试点工作。 “距离编号法”是根据某门户在街路上的位置来确定其门牌号码的。它要求在某条大街上确定一标志物为起点,具体到某门户的编号时,就测量它的中心线和起点之间的距离,取其整数,并依据东单西双或南单北双的原则取双号或单号。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数据处理过程同时进行。假如昆明市原市政府位于东风路距东起点1503米处,并在东风路的南侧,那么它的门牌就编为“东风路1503号”。“距离编号法”弥补了传统门牌编排法存在的缺乏稳定性、指位性差、不便管理等缺陷。
同时,“距离编号法”还不受街路上门户增减后号码顺序发生变化的干扰,只要门户位置不变,门牌号码也不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门牌号码的长期稳定。稳定的门牌号码和管理系统可以避免门牌的混乱,不用再耗资费神搞集中门牌整编,其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巨大的。门牌号码被称为“点状地名”,“距离编号法”使这个“点”有了位置感,其指位性强、好找、好记,是传统门牌编排法不能比拟的。同时,因为门牌号码是其位置的直观体现,市民还可以根据两个门牌的号差,知道两个门牌之间的距离。 另外,“距离编号法”有很充足的编排空间,在不做任何预留号的情况下,无论街路两边现有多少个应当使用门牌号的单位,都可以毫无障碍地及时予以编排,不会再出现“附号”等混乱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