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来了,鸥粮要涨了。”这一喜一忧的消息让市民的心五味杂陈。昨天,记者从鸥粮唯一生产厂家——昆明昆华科技有限公司获悉,由于成本上涨,今年鸥粮出厂价的确较去年有所增长,从7毛一袋涨至1元一袋(每袋100克)。为此,厂家想在市内海鸥聚集点设直销点,控制鸥粮价格。此想法引来公园管理方的担心,怕直销引发利益冲突;而市民则希望鸥粮涨价“悠着些”,别让海鸥变成“唐僧肉”。
厂家 上涨后想在市内直销
昨天,记者从昆明昆华科技有限公司获悉,由于成本上涨,今年鸥粮出厂价的确较去年有所增长,“但为了方便市民买到便宜、质量好的鸥粮,我们公司今年计划搞厂家公益直销”,昆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说。
刘兴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做好生产鸥粮的准备,计划在28日开机生产,并将于开机当天免费发放200斤鸥粮。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们想在翠湖公园、大观楼、海埂大坝、环西桥等红嘴鸥经常聚集的地方,设立8个厂家直销点。”他说,直销点由该厂员工直接负责销售,零售价就定为出厂价即1元一袋。如果设立直销点的计划获批,该公司原则上将不再对鸥粮零售承包商批发鸥粮,所有鸥粮销售均由该公司统一管理、统一安排。
刘兴说,他们还计划在鸥粮有节余的情况下,免费将鸥粮转给街道办等机构,由相关部门,直接为市民提供免费鸥粮。“之所以今年想搞公益直销,是因为往年鸥粮到小摊贩手里后,价格涨得太高;此外,浪费严重。”刘兴说,以去年为例,他们厂生产的鸥粮出厂价为7毛一袋,可到了小摊贩手里,就变成了2.5元一袋,很多市民认为鸥粮“暴利”,这让厂家觉得“很无辜”。此外,“可能一些商贩保管不当,鸥粮出现发霉或经营不当要求退换货。”刘兴说,去年,他每卖1吨鸥粮就要损失近400斤。因此,刘兴才想今年尝试用直销的方式卖鸥粮,一来控制价格,让所有市民都能买到便宜的鸥粮,二来由厂里的员工销售,在进货和销售环节都能掌握得当。
“喂海鸥,爱护海鸥本来就是件公益的事”,刘兴已将公益直销的计划上报相关部门,如果获批,他们将以1元一袋的价格进行直销。
公园 担心直销引发利益冲突
虽然刘兴觉得直销对海鸥、对市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市内海鸥聚集的几个公园却对此有些担忧。大观公园经营科科长韩先生表示,如果今年由厂家直接进园直销,对直销点的管理是一个问题,园内商贩利益受损也会导致矛盾出现。“厂家此举是否可行?政府部门如何决定?”韩先生称目前尚未有定论。
昆明市海埂公园龙经理也与大观公园有着同样的担忧:“如果真的搞直销,公园内商铺利益平衡不了,必然会导致利益冲突”,在他看来,这种直销带有“垄断的味道”,厂家“垄断”了鸥粮的销售,同样想卖鸥粮的商铺拿不到货,肯定会不满意,因此可能会与公园或厂家直销点产生冲突。而且卖鸥粮的商贩拿不到袋装鸥粮,他们可能会卖面包,面包喂多了反而对海鸥不好,对保护海鸥来说则是适得其反了。
市民 希望鸥粮涨价“悠着些”
“鸥粮要涨价?那不是喂鸥的市民会减少吗?这样的话海鸥会不会吃不饱呀?海鸥会不会挨饿?我看鸥粮涨价要‘悠着些’,不然喂鸥的市民会减少。”昨天,当得知鸥粮出厂价要涨价的消息时,市民吴先生认为,如果鸥粮贵了,市民去买相对便宜的面包喂鸥,对海鸥的身体也不好,因为面包对海鸥的成长没有多少益处。
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翠湖边的鸥粮,从5角卖到1元,再后来又卖到1.5元、2元、2.5元,随着鸥粮的一路上涨,买鸥粮的市民也在减少。以前鸥粮便宜时,有的市民一次买三五袋,而鸥粮贵起来后,一般只买一两袋。如此一来,投喂的鸥粮少了,海鸥就会挨饿。这毕竟不是什么好事。”
市民唐女士说:“海鸥已成昆明的一张名片,市民都喜欢观鸥、喂鸥,但海鸥不应该成为‘唐僧肉’,鸥粮更不应该随意涨。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从鸥粮出厂价到零售价、质量都要进行有效管理。尤其像鸥粮的价格怎样才合理,应该听证,多听听市民的声音。” 本报记者 左学佳
▼ 相关新闻
到昆红嘴鸥已有近700只
“目前为止,到达昆明的红嘴鸥已经有600~700只了。” 这是昨天昆明鸟类协会告诉本报记者的最新情况,其中滇池大坝100~200只、海埂公园200只、观音山附近200~300只。
据了解,昆明鸟类协会自10月21日在滇池草海发现100多只入昆红嘴鸥“先头部队”以来,这几天数量逐日增加。而为及时了解到红嘴鸥到昆的第一手信息,昆明鸟类协会最近还会在海埂公园、观音山等地安排相关人员实地观测。最新的统计结果表明,到达昆明的红嘴鸥数量已有600~700 只。
左学佳
点评:这年头啥都涨了,连鸟食都涨三毛了,但见工资不涨。过几年莫说吃饭,怕是连鸟都喂不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