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人生的三大内容

[复制链接]

人生的三大内容

chxu 发表于 2006-1-13 19:17:00 浏览:  2702 回复:  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人的物质生活

  人生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这里我们着重谈一下人的物质生活、人的精神和人的事业追求。

  物质生活是人生的基础.人们要想生存,就必须吃、喝、穿,住,而为了满廷这些生理需求,就必须从事物质生产活动马克思说过,人必须首先进行生产,然后才能生活。因为生产劳动才使人得以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使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动物的生活方式根本不同。

    一般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可分为生产性活动和消费性活动两个方面。生产性活动指的是人们为满足自身物质需要而从事的各种生产实践活动,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主导方面。人们只有不断从事物质生产实践,才能在自然界获取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产品,人们的物质生活才能得到根本改善。生产力不发达,物质基础不雄厚,许多社会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在极左路线盛行的“文革”时期,人们不敢讲物质利益,不许提物质生活的改善,你一讲生活的富裕,一讲对物质的追求,就给你扣上“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修正主义”或“蜕化变质”的大帽子。似乎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实行了富民政策,短短几年时间就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有了极大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这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性活动也将随之而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吃、有穿、有住,而是希望吃得更好,穿得更美、住得更舒适,行得更方便。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所应当给予理解的。对于人们必要的,合理的消费需求,我们必须尽力给予满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大忠 发表于 2013-2-22 11:2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hdz111 发表于 2013-2-21 16:49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总是在不断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xu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8:49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噬菌体在2006-1-13 22:55:00的发言:
少了个感情生活......

精神生活可以算进滴
兔子 发表于 2006-1-14 07:57 显示全部楼层
。。。。。。。
xdd 发表于 2006-1-14 07:36 显示全部楼层
。。。。。。。。。。。。。
噬菌体 发表于 2006-1-14 06:55 显示全部楼层
少了个感情生活......
兔子 发表于 2006-1-13 20:56 显示全部楼层
恩~
chxu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19:18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人的事业追求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这两大基本要素之外,人生还要有崇高的事业追求。离开物质生活,人生就失去了基础,离开精神生活,人生就失去了意义,离开了事业追求,人生就失去了价值。

    所谓事业,简而言之,指的就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职业道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同志说过:“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东风得势,时代更新。趁此时机,奋勇前进。”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崇高的事业追求。一般说来,一个有事业心的人,表现为热爱某一事业,开拓某一事业,钻研某一事业,发展某一事业。他们以事业为生命的寄托,以事业为人生的最大乐趣,从而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的创造精神。

    从科学发展史来看,一个人的事业心始于兴趣爱好。兴趣可以萌发事业心,但事业心高于一般兴趣,由一般的兴趣上升到事业心,有一个过渡飞跃的过程。一般的爱好者多,上升为悉心专攻者少。真正要成为行家就不能满足于一般兴趣,而要自觉地培养持久而强烈的事业心。
   
   人们对事业的选择和追求,受着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从客观因素来看,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学校教育和家庭态度等等,都能对一个人的事业选择和追求产生影响;从主观因素来看,自身政治、道德、文化、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兴趣、爱好、性格、情感,意志,气质和能力等心理特征,性别,年龄、身体等生理特质等等,都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事业的选择与追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从事的工作,所追求的事业虽然不同,但彼此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重要。整个社会就像一台大机器,它由于百个大大小小的部件所构成,无论少了谁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从事什么职业的工作,其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它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想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我们的每个事业追求者,难道不应该从这里受到某种启发吗?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在对事业的追求上存在种种错误观点和偏见。有些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往往把职业的社会地位放在第一位,他们倾心于外交、新闻,医疗,文艺等行业,而鄙视服务、修理,饮食和商业,他们渴望获得全民所有制的职业,却厌弃集体所有制或个体所有制的职业岗位。还有的人单纯从“实惠”出发寻求职业,找所谓“挣钱多的,待遇好的,有人求的”职业作自己的追求目标。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马克思曾说过:“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为此,我们的职业选择和事业追求,必须把祖国的需要与自身的现实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好高鹜远,又不能鼠目寸光。要端正职业选择的动机,使之真正建立在献身四化、造福人民的基础之上,要了解祖国的需要,同时又要扎扎实实地作好准备,努力创造胜任理想职业的条件。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全面考虑主客观条件,包括环境条件、个人条件等,要注意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对自身追求目标作出调整。比如你想当一名演员,而几次应试又均落选,这时你就应冷静考虑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从事这项事业,如果确实欠缺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就应立即改变事业追求方向,否则就会贻误终身。如果自己确实具备这方面的才能,而且又有这方面的兴趣,那就要执着地继续追求下去,直到实现理想的目标。

    总之,事业追求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每个人的事业追求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大目标,为祖国繁荣昌盛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chxu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19:17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人的精神生活

    人不但要有物质生活,而且还要有崇高而丰富的精神生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精神生活在人生过程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精神生活的范围是极为广泛的。政治生活、社交生活、家庭生活、业余文化生活等都属精神生活的范围。政治生活指的是人们参加国家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活动,如参加政治团体、选举、社会服务等。人们政治生活的广泛和丰富程度是和社会发展程度,个人的文化素养和觉悟程度成正比的;人生离不开政治,如果一个人没有基本的政治生活,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失去意义,人生就会失去价值。社交生活也是必须具有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的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因素。朋友,同志间的交往能够给交往者双方都带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互益、互补,古人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失去同志、失去朋友,人生就会出现空虚之感。家庭生活更是如此,愉快的家庭生活催人向上,烦恼的家庭生活则使人消沉。另外,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活动如看戏,养花,集邮等等,也是人生的一种需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这种业余文化娱乐活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精神生活在人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人仅仅从生理需要出发,沉面于物质生活享受而缺少高尚的精神生活,就必然削弱创造力,失去人的生存价值,把人的生活降低到动物生活的水平。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轲也说过:“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物质生活的满足和富裕,并非是人生的唯一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才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标志。看过下列几部小说的人可能还会清楚地记得,《家》中的觉慧, 《雷雨》中的繁漪,《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红与黑》中的德·瑞那夫人……”,他们都生活在富有之家,物质生活可谓极端丰富,但他们不仅感觉不到有什么幸福,相反却苦闷、苦恼至极。这是什么原因?主要就是因为物质上的富裕并不能填补他们精神上的空虚。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他的精神生活十分贫乏、空虚,即使物质生活能富裕,他的整个生活也不会愉快。相反,如果有了丰富高尚的精神生活,即使物质条件暂时差一些,困难多一些,也会觉得苦中有乐。尤其是对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来说更是如此。当年,红军战士为了取得长征胜利,不惜吃野菜、吃树皮、吃皮带,在难以预料的艰难困苦中行程两万五千里,最后终于到达了延安。在战争年代,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革命战士之所以在极端困难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仍然坚持斗争,根本的一就在于他们拥有人类最高尚的理想和情操,有最崇高,最完美的精神生活。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而且也包括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论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具体措施。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是我们的基本方针。”我们的每个同志都要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列中去,在合理安排好自己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