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民生] 云南10年超百人吃菌中毒身亡 盘点6种不能吃的菌

[复制链接]

[民生] 云南10年超百人吃菌中毒身亡 盘点6种不能吃的菌

安史少陵 发表于 2013-7-31 14:46:43 浏览:  3751 回复:  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6种野生菌坚决不能吃



锥鳞白鹅膏菌
    白色。菌盖直径6-15cm,半球形至近平展,有角锥状鳞片,中部鳞片稍多,易脱落。幼时边缘向内卷曲。湿润时表面稍黏。菌肉白色,中部较厚,伤处不变色,菌褶白色。后期稍带黄色,不等长,较宽,稍密,边缘似粉状。



    鳞柄白毒鹅膏菌
    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边缘无条纹,中部凸起略带黄色,直径6-15cm。菌肉白色,遇KOH变金黄色。菌褶白色,离生,较密,不等长。菌柄有显著的纤毛状鳞片,细长圆柱形,长8-14cm,粗1-1.2cm,基部膨大呈球形。菌托较厚呈苞状。菌环生柄之上部或顶部。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糊性反应。



小白菌
    形似银杏树叶,但约小一些,最长可超过5cm,宽超过3cm。新鲜时为白色,脆弱易裂,采摘后不久就慢慢变成肉色。常簇状生长在枯木之上,于每年7~8月的雨后放晴之时生长最为旺盛。(记者赵航 实习生王子金 见习记者邹佳琪)



苦马肝菌



小豹斑毒伞



粉红鹅膏菌


15种可食用的野生菌



红牛肝见手青



马皮勃



老人头菌



青头菌



奶浆菌



黄虎掌菌



黄牛肝黄见手



松茸



    红葱见手青



鸡油菌



白牛肝菌



鸡枞菌



干巴菌



黑牛肝菌



黄赖头

7月中旬,玉溪5天内38例野生菌中毒,造成4人死亡中毒事件发生后,云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工作的紧急通知,禁止在会议、婚(寿、丧)宴等集体用餐活动时提供野生菌类。
    同时要求各州、市要通过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野生菌中毒的诊治技术和抢救手段,以便中毒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毒人员的死亡。
    实际上,在云南省,关于学校食堂、集体食堂、婚丧宴请、大型会议等群体聚餐禁止加工烹调野生菌出售的规定历年都有,但中毒事件还是屡有发生。玉溪市人民医院介绍,在今年6月间,每天平均有1至4名吃菌中毒的患者到医院就诊。
    这是由于,集体聚餐所引起的中毒事件极为少见,云南九成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是发生在农村及家庭中。采集、食用野生菌时,没有想过要去判断野生菌能不能吃,且对毒菌危害认识不够,把菌中毒当作胃肠道疾病来处理,耽误了救治时间等都是导致中毒的原因。如去年10月,镇雄一家三代同吃自己采集的野生菌并未判断能否食用,导致5人中毒死亡。
    个案
    吃完2公斤“见手青”
    丈夫没事 妻子被毒翻了
    “见手青”是昆明市民普遍爱吃的菌类,家住西山区鱼翅路江家桥村的江女士一家每年到野生菌季节,都会去市场上买“见手青”回家来吃。不过这次,江女士被菌子闹翻了。
    昨天上午11点,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吃菌中毒的江女士正在急救室内输液治疗,丈夫杨先生一会儿忙着交费,一会儿忙着跑到多个窗口取妻子的检查结果。忙完后,他便在急救室外等待。
    杨先生说,他在嵩明工作,26日上午,嵩明县城一农贸市场门前有人在卖野生菌,其中有他较熟悉和爱吃的“见手青”,且菌子非常鲜嫩。他一问价格,才70元一公斤,于是买了两公斤。
    下午6点多,妻子江女士将两公斤菌子都炒了,两人饱饱吃了一顿美味的野生菌,还未能吃完。次日,二人又把剩下的菌子扫了个精光。
    吃了菌子,杨先生并未出现什么不适。江女士却在28日下午6点多出现头晕、呕吐。杨先生还开玩笑地对妻子说:“你怕是吃菌闹着了。”妻子回答:“怎么可能啊?乱说。”见妻子这么说,杨先生也就没往中毒方面想。
    直到昨天早上,起床后的江女士想呕吐但又吐不出来,嘴里还自言自语,杨先生才发现不对头,赶紧把妻子送到医院。
    医生诊断江女士的确为吃菌中毒。“炒菌子是放了大蒜的,估计是27日那天热菌吃了才中毒的。听说菌子最好只吃一顿,第二顿就有毒。我倒是没有什么不适,她可能比我吃得多些,或者是个人身体抵抗不一。”杨先生说。
    幸运的是,江女士输液治疗后中毒情况有所好转,不过医生说,仍需继续住院观察。
    辨别毒菌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1、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2、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3、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4、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注意事项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
    2、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有发生任何危险的菌,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3、吃菌时不要喝酒,菌类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4、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出现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中毒自救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2、若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
    3、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4、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时参考。

alerroy 发表于 2013-8-1 13:5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baory 发表于 2013-8-1 20:36 显示全部楼层
又长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hongyi80 发表于 2013-8-5 16:52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黑牛肝 玛卡酒,好像也没事,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齐地 发表于 2013-8-6 14:33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记不得啊,吃起就会忘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