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民生] 昆明的交通,交警和军车不得不说的两三件事,附加停车难问题

  [复制链接]

[民生] 昆明的交通,交警和军车不得不说的两三件事,附加停车难问题

 
spj251328 发表于 2011-6-2 15:19:00 浏览:  6079 回复:  1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ohinnoway 发表于 2011-6-3 03:29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那么多人买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ch 发表于 2011-6-3 11:02 显示全部楼层
[转]外媒:从汽车热透视中国人的汽车崇拜误区


中新网5月30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30日刊出评论说,汽车这个曾经给许多中国人带来无限自豪和出行舒适的耐用消费品,越来越成为今天都市人的烦恼所在。中国的“汽车热”在许多国家经济腾飞的过程中都曾出现过,本身并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在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和个人对汽车作为财富标志的盲目崇拜中,私人轿车走向了恶性发展的道路,那些原本不太需要汽车的人也纷纷买车,满足攀比心理。


文章摘编如下:

近日有报道表示,北京近期实行的包括大幅提高停车费等措施在内的“治堵”新政,并没有有效缓解北京市区的交通拥堵现象,反而引起了停车收费难、乱停车甚至是司机和停车场管理员大打出手等新问题。汽车这个曾经给许多中国人带来无限自豪和出行舒适的耐用消费品,越来越成为今天都市人的烦恼所在。在中国汽车销量一路高歌猛进并稳居世界第一的今天,有必要反思一下中国人近年不断膨胀的汽车崇拜中的思维误区。

在改革开放之初,国门大开和人们眼界的开阔,使得中国的寻常百姓非常向往发达国家优越的物质生活,而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西方尤其是美国“四个轮子上的文化”,拥有家庭轿车一时成为经济成熟和工业化的主要标志。在过去一二十年经济起飞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中国人都怀揣着美丽的“汽车梦”,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轿车,作为成功与幸福的重要标志。从国家层面来看,政府也把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出台了一系列方便居民购买汽车的政策。经过多年发展,随着平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汽车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开始进入“车满为患”的时代。

客观上讲,中国的这种“汽车热”在许多国家经济腾飞的过程中都曾出现过,本身并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大都市的崛起和气候变化等环保问题的出现,私人轿车在许多成熟经济体中,已经不构成财富和生活品质的必然标志,也就是说收入高的人士也可能没有私人汽车或日常不驾车,而收入低的人士也未必没有车或较少开车出行。

事实上,情况有时正好相反。有美国的专业人士在报纸上自曝经历,大说如何因工作升迁而从荒凉的小城镇转到繁华的纽约,虽然收入提高不少,却不得不放弃开两辆豪华车的生活,转而搭乘拥挤的地铁上班。以新加坡为例,虽然南部金融区工作人士收入明显更高,但大部分人因为高昂的停车费、交通拥堵和繁华地区的道路收费,反而更多依赖地铁和公交系统。而在郊区工作的人们,可能更加依赖驾车。

近年来因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欧美等国许多富裕人士主动不开车或只开小排量汽车,选择低碳出行方式,这反而成为时尚和众人效仿的对象。

在全球产能过剩和越来越多国家跃过中等收入门槛的背景下,以国际标准售价购买一辆普通家庭轿车,本身实在不算是一件太奢侈的事。在使用汽车贷款的前提下,1万美元左右的裸车价格,在绝大部分中等及以上收入的国家里,都不会对家庭构成太大的财务负担。因此,汽车的绝对数量本身已失去了原有国家财富标志的特征,人均拥有轿车的数量多也不必然代表这个地区更为富裕。

轿车是工具而非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把工具异化为目的,从而忘记当初为了获取工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私人汽车本质上只是一种代步出行工具,使用它的根本目的,在于更为快捷和舒适地到达目的地,提升生活质量。然而,和许多其他商品不同的是,使用汽车需要占用道路和停车位,并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各种负面外部性效应(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噪音等)。这一特点决定了当社会只有少数人驾驶私家车时,他们的生活品质提升相当明显,这时的满足感也最强。但当整个社会群体都在普遍购买和使用轿车的时候,所有人的恶梦就开始了。都市里的人们将开始怀念没有私家车的年代,因为今天开车去同样的地方,可能比当年搭乘公交更慢。

中国城市人口的高稠密性,本来有助于经济的集约发展,减少社会对私人轿车的依赖。然而现实是,在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和个人对汽车作为财富标志的盲目崇拜中,私人轿车走向了恶性发展的道路,那些原本不太需要汽车的人也纷纷买车,满足攀比心理。结果造成路面交通越来越堵,以及停车场的严重不足,形成大街小巷皆成停车场的尴尬局面。

在应对方面,除了政府需要改善城市规划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之外,一个重要解决方案在于纠正从官员到民众对于汽车的错误崇拜,而这一错误崇拜,源于人们业已习惯的现代化线性思维方式。

人类早期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似乎表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占有的各项物质指标也都会全面增长。而现实情况是,当包括中国沿海大都市在内的世界许多地方逐步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后,人们将改变对物质线性增长的简单追求,而更多关注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

以食品为例,经历过温饱阶段后,人们更关注吃得好而非吃得饱,胖瘦已不能成为衡量个人富裕与否的简单标志,身材匀称和营养均衡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中国每年派出大量官员到外国访问考察,他们应该看到,路面上汽车最多、道路最拥挤的城市,反而往往位于发展中而非发达经济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ee198249 发表于 2011-6-3 11:31 显示全部楼层
连zf都管不了不对,作为一个普通交警来说,也没有必要去给自己找不痛快,宁可少一事,让自己的生活少些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obeplow 发表于 2011-6-3 15:1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ljm 发表于 2011-6-3 15:4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ype999 发表于 2011-6-3 15:59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unnet 发表于 2011-6-3 16:25 显示全部楼层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他的那辆有“野兽”之称的装甲凯迪拉克与安保车队在伦敦市中心的交通繁忙时段出行,加剧道路拥堵。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27日表示,由于当时伦敦并没有为奥巴马的国事访问封路,他的车队应该像其他车辆一样,向伦敦市支付“拥堵费”。约翰逊说:“奥巴马车队的每辆车,包括‘野兽’每天都要支付16英镑(约人民币172元)的罚款。”罚款总额目前仍未明确,但伦敦市长的发言人表示,奥巴马一行人至少欠了530万英镑(约人民币5685万)罚款。美国大使馆则认为“拥堵费”实际上是一种税款,只适用于英国居民,因此拒绝支付罚款。

连总统也敢罚款可见文化和法律体系的差异~~~

兄弟姐妹们 有钱移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团团团团 发表于 2011-6-3 17:5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l19861225 发表于 2011-6-3 20:18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交警罚款任务这个一般人看着很那个
但是你想哈 如果没得这种罚款 你咋个记得住?不可能每次乱停交警都要过来给你做思想工作嘛  浪费时间    罚款不一定能让你知错就改 但是起码下次停车时候你会记得
开车时候最鸡巴讨厌遇着些违停呢  鸡巴呢经常整了就是差着10吧公分车过不去  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only宝贝 发表于 2011-6-3 20:58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一则数据,号称昆明学车呢人要,现在排队的要半年以上才消化得掉,还不包括新增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峰子 发表于 2011-6-3 22:15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现在的社会体态几乎在任何一个城市都一模一样了,汽车和楼市是拉动GDP的主要途径,政府除了能鼓励消费拉动GDP和招商引资以外,几乎没有别的办法解决这一政治要务了,至于怎么分化所带来负面影响,看来已经是各地政府的次要任务了。各种社会矛盾其实到了很难处理好的地步了,生在这个看似光鲜的年代,其实本质却是危机重重,没饿着没冻着成了最大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感在冷静下来时,还真的没有多少了!
军队现在是我们政府和党维稳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特权其实早就表象化了,闯个红灯早就不算什么,看看部队的工资水平比社会平均工资高出多少,那才是不知怎么去说了,真希望我们不要重蹈宋朝的历史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eifengs 发表于 2011-6-3 23:3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平湖秋水 发表于 2011-6-3 23:4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52250 发表于 2011-6-4 00:0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倒吊男 发表于 2011-6-5 08:48 显示全部楼层
车位完全是扯淡的,看看我现在老房子这里。来的早就占的好!你说要是业主的车么也就不说了,关键都是些莫名其妙的外面的车。价钱么年把就要涨一次。

有实力就买车库,什么车位,不把稳。除非可以保证可以给你停。

东风路上见到一辆军牌辉腾,一个时髦女子开起。。。我当时就想,那应该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关于罚款么,收支两条线是不假啦。只是大家确实不知道条子队伍家大业大,不要说点罚款。给你去坐那个位置,你怕也感觉难。所以什么预算法、预算公开。。。他们的家业谁都说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moott 发表于 2011-6-11 23:29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白,白牌照为何有那么多的豪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