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2年的最后半个月,奶奶去世了。 准确的说是媳妇的奶奶。我跟媳妇从谈恋爱到现在20余年,奶奶对媳妇爱屋及乌,也给了我非常多的爱,从情感上跟自己的奶奶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岳父母忙,小时候媳妇基本是跟奶奶一起长大的,所以她跟奶奶很亲很亲,奶奶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每天跟她说:奶奶要死了,奶奶活不了多久了。“奶奶要死了”这话伴随了她30多年,到她长大、成家、育儿之后,隔三岔五还会被拿出来念叨几句,媳妇从内心里根本没有当真过。 在她心里,奶奶是不会死的,“奶奶要死了”只是一句她的口头禅,是只要奶奶在说就能对冲掉她在不断老去的魔法。 直到11月份奶奶病重入院,诊断是肝门胆管癌晚期,医生考虑到奶奶80多的年纪,不建议做手术了,“奶奶要死了”这话才在她心里发现真的有可能变成事实。 那些天媳妇都奔波在家里和去医院送饭及看望奶奶的路上,有一天她突然反应过来,她的奶奶真的可能没有多少时间了,突然悲从心来,在路上放声大哭。 她不想奶奶离开她,但是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想做一百件事留住你,但其实我做一千件也留不住你。更让我难过的是,我连一件事也做不了,只能默默地等待着最坏的那一天的到来。” 二 住了几天院之后,奶奶就要回老家,她大概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她即便要死,也要死在自己的老宅。随后的日子,媳妇为了能多见见她,频繁的往返于昆明和老家。 在老家的每一天,奶奶不管跟媳妇还是其他看望她的人都说:“我死了之后,你们一定要来。” 媳妇听到这话都觉得有点不耐烦:你是我奶奶,你去世了我怎么可能不来? 但是传来奶奶走了的消息的那天,我们全家阳了躺倒了,彼时老家还没开始有人感染,如果我们执意要回,就意味着我们要成为第一波带回病毒的人,并且奶奶是回族,第二天就必须下葬入土为安,丧事也比较简单。岳父母思前想后,让我们别回去了。 那句“我死了,你们一定要回来啊”,一语成谶。 后面的每一个高烧到昏天暗地的日子里,媳妇一边照顾我们全家人,一边在厨房、阳台、房间里偷偷哭泣。 曾经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三 奶奶一生要强,也一生坎坷,小时候家里富裕,少女时期她出入还能坐上轿子,后来她的爸爸抽大烟败光了家产,解放后全家从贫农开始。奶奶结婚之后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跟她结婚的男人被饿怕了,在奶奶怀着岳父的时候,非要离婚离开,去了其他村子能吃饱饭的人家。这种行为别说放在那个年代,在60多年后的今天,任何男人这样做也要被热搜网暴到退出人籍。 男人离开之后,奶奶咬牙撑起了整个家,她在甘蔗地里生下了岳父,还顺便带大了几个妹妹,长姐如母,我见过几个姑奶,对奶奶都非常的濡慕。 这样的人生经历,塑造了奶奶一生要强的性格,但是不要强,这样的人生又怎么能坚持下来呢? 所幸的是,命运让她的前半生非常的艰辛,换来了后半生的幸福,岳父长大之后比较争气,也非常孝顺,成为她一生的骄傲。如果她的人生前半程是一本如同余华《活着》的小说情节,后半程之后,一切都好起来了。 在医院最后的日子,我们带着朵朵去看她,朵朵会亲吻她,拉着她的手摩挲,依靠在她的身上……这一幕幕场景,会让我觉得,奶奶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其实并不孤独,也没什么遗憾,她的生命有延续。 我渐渐明白,世间的日子正是这样的暗淡与鲜亮交叠轮回,因为泥沙俱下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 四 2022年就这样过去了,时间快的我直到11月份的时候,我的潜意识里才反应过来,今年是2022,不是2021。 前几天,一个大客户跟我聊天,请教我阳了的注意事项,然后他问我可以出门吗,我说你能撑住的话可以,但是建议不要。他说他必须要出门,因为他奶奶去世了。随后他告诉我,他是孤儿,是奶奶养大的。我之前知道他一直在美国,原来他这几年回来,就是为了陪在奶奶身边养老送终。 这些年我已经失去太多东西了,多到我已经不会轻易的因为陌生人的苦难而共情了,因为我自己过的就很苦很难,不需要遥远的他人来提供素材。 但同时,我也知道,尽管如此,我依然还是幸福的,我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是同时我拥有了更多。 因为我渐渐把——这件事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替换成了——这件事教会了我什么。这样的变化对我来说,是巨大的。 我不再需要喋喋不休的跟他人诉说我的不幸和情绪,我已经有了战胜这些的能力和力量。 时光在我身上留下的所有印记,我都尽量去反刍,去咀嚼,去理解:我能从这些里面学到什么。也许我并不足够聪明,但是天长日久,我还是获得了些许成长。 五 站在2022年底,我再次明白了一个道理: 不管准备的多么充分,我们依然做不到坦然的面对离别。唯一能做的就是,知道终将离别,所以要特别珍惜还在相聚的时光。 2022年,以一场说了30多年的告别作为结束。2002年最后一个月,举国高烧,无数人离开,我们也只是其中悲伤的微不足道的一份子而已。 城市倾覆,也留不住你想留的人,阻止不了你不想发生的事。 我们怎么告别呢? 像当初见面时那样。 |